父母走着走着就老了;亲人走着走着就散了。
如果不是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,没有人愿意让家里的老人离开,但是父母总会先走一步,留下无尽的遗憾,还有内心淡淡的忧伤。
也有很多家庭,在父母过世之后,兄弟姐妹就互相不交往了。甚至是叔叔、侄子等都要插手,加速了家庭的分裂。
《周易》里说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”
若想家庭立于不败之地,就要主动积累“善德”。兄弟姐妹是最亲的人,因而要承担起主人翁的责任,别置身事外。
老年父母过世这几年,是亲人是否团结友善的关键时期,以下几件事,就别去做了。
01
第一,钱财要分配,别争夺。
2023年2月,四川眉山的一位女子,联合母亲,把哥哥邓某和奶奶告上了法庭。其原因是,因为父亲过世之后,哥哥独自占有了家里的80万存款,还有房子、电站的股份。
女子被当成“嫁出去的女,泼出去的水”,不享受大家庭的一切。
最后,经公开判决,邓某及其妹妹、奶奶各得诉争财产的1/8,邓某母亲得诉争财产的5/8。
事情告一段落了,但是对处理父母的财产,提了个醒。
老人过世后,亲人要围坐在一起,商议如何处理后事,还要及时合理分配钱财。不要因为一己私欲,就独吞了一切。
想一想,亲人打官司之后,可能连亲戚都做不成了,哪能和气生财?这是给外人看笑话,给自己添堵。
02
第二,旧物要利用,别乱烧。
很多地方,老人过世之后,有烧毁旧物的习惯。衣服、鞋子等用处不大的东西,都付之一炬。
也有人注意到,要注意老人的爱好。比方说,老人喜欢棋牌,就烧一些棋牌,让他在天国,也能持续发展爱好,不会孤单。
事实上,很多旧物,还有利用价值,不能烧毁。若是下次需要找回来,就麻烦了。
老人生前立下的功劳,得到的奖杯;一些古玩;家里的图书;可以再用的旧家具;务农的工具;手艺活的工具等,都要留下来,是无形的财富,也是精神上的鼓励。
乱烧东西,本就是败家的行为,不可取。
03
第三,手足要团结,别走太近。
老人在另一个世界,最大的心愿,应该是看着子女和和气气地过日子,能够在清明节,相约去扫墓。
陆游临终前,告诉子女:“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。”就是希望子女,能把看到的和平盛世,在坟前讲一讲。
如何才能团结呢?不是同住一屋,也不是天天联系,而是保持一定的距离——距离产生美;走得太近是灾难。
亲人在不同的城市奋斗,或者陪同子女在不同的地方过日子,隔三差五打个电话问候,逢年过节能够聚一聚,在晚辈有喜事的时候,一起庆祝。
随时要记住,远香近臭的道理。亲人不走太近,感情好,和气多。
04
第四,邻居要交往,别得罪。
我的三叔过世之后,子女主动去拜访了邻居张老伯。
虽然张老伯不是血脉相连的亲戚,但是平时会照顾三叔,体现了人情味。
更要紧的是,以后,三叔的老房子,没有人住了,家门口的菜地,屋后的稻田,也没有人管理了。
子女请求张老伯看守老房子,管理田土。若是张老伯管不了,可以作为中间人,让村里的年轻人来耕种田地,不要荒废了才好。
除了好了左邻右舍的关系,那么我们的老家,也算是有了亲人。如果清明节扫墓,还能到邻居家借住,借用锄头镰刀,吃一顿饭等。
远亲不如近邻。作为子女,应该考虑到老家的东西,如何安排,而不是把大门上锁,就啥也不管了。
除了邻居,还要看看,父母有哪些旧情,值得我们延续。比方说,父母结拜的兄妹,长期互帮互助的朋友,都要子女去联系,起码应该主动去感恩,不要丢了家庭的人品。
05
第五,往事要记得,别翻旧账。
老人过世的时候,我们会猛然想起一些往事,然后泪流满面。这一生,我们亏欠父母太多,但是无以为报。
老人过世一段时间之后,我们还会陷入到各种回忆之中。往事一幕幕,就在眉间心上。尤其是亲人相聚的时候,只要提起老人,就会“你一言,我一语”,记忆的碎片,被编辑成一个完整的画面。
现实告诉我们,不是所有的回忆,都是美好的,总能冒出一些烂人烂事来。
比方说,父母偏爱小儿子,送他上了大学;对大女儿很不友善,逼着她初中毕业后,就去打工。
若是小儿子和大女儿翻旧账,一定会闹起来。父母的恩德,瞬间就消失了;家庭的和睦,也不见踪迹了。
人啊,要学会往前看。若是遇到了阴霾,就主动转身,面朝阳光。对于老一辈的习惯和做法,择其善者而从之,抛弃糟粕。
06
老人过世了,但是家庭还在继续,若是亲人没有远见,家庭就会迅速消亡。
虽然,我们有小家庭,但是血脉至亲不能忘,大家庭的幸福不能丢。常常要记得,先大家,后小家。
墙倒众人推,火大众人堆。家庭好坏,不是你我的言行举止。
庄子有言:“指穷于为薪,火传也,不知其尽也。”
手足相残,就是柴火付之一炬的征兆;手足并用,众人拾柴,篝火生生不息。
老人过世了,是家庭开枝散叶,更加宽广了,切记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关注我的文字,走进你的心灵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。